阳春县境东山的岑垌,聚众十余万人,“客家军”大垌村离,岑垌不到二十多里地,一队由那乌乡大垌进攻,大垌在六年多时间里,多次成了主战场。多年不能耕种, 同治元年(1862年)正月,客家军在攻陷阳春北部的思良、顺阳、南厢都等“上三都”(阳春北部三个区)之后,迫攻阳春县城。知县吴璇以武生(武秀才)梁家秀为助手,指挥兵民据新修筑好的县城固守,客家军无法攻入县城墙,就放火烧了东门圩、雅铺街,又攻陷岗尾、阳江县大八那龙圩,四月转回春北的岑垌。
同年四月,再从岑垌攻陷思良、顺阳、南厢等“上三都”。迫攻县城不下,十一月转往阳春县西南都,攻陷太平都三甲堡围墙,杀死乡勇、乡民二千余人。
同治三年(1864年)正月,清军驻阳江副总兵卓兴和都司(都指挥使司)侯勉忠两部队会合夹攻客家军,全部被消灭。
客家军精壮军力在阳春覆灭后,其不随军作战的老弱更为悲惨。阳春县境在北部三个区内的村庄,包括大垌村,已洗劫一空,大多数地方三年没有耕种,没有任何食物,客家军内饿极了就杀老、幼、残、弱为食,这就是阳春县剖人为吃的真实史故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