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生精力打造中国民办大学的旗舰 1996年,对莫秀全来说,是一个多事之秋。在广东省肇庆市,民办学校无端遭压。西江幼师被封,办学者被抓,肇庆艺术职业学校办学者被打,更是差点弄出人命。一时间,社会上各种对民办学校怀疑的声音纷至沓来。而自己一手创办的东方国际人才学校,也面临被查处的危机。更失望的是,学生们听到风声,也跟着聚众起来闹事……站在办公室,望着西边天际的红霞,莫秀全脑里心乱如麻,手中的烟抽了一根又一根。下一步,该何去何从? 办学搞不下去了,起初他想把学校卖掉。但先后找了教育学院、辅导学院、南拳王这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学校,却是谁也不敢接这个烫山芋。莫秀全举步维艰。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,最终,莫秀全决定,不管多困难,也要把这个学校坚持办下去。于是,他和谢董事连夜起草了一封信给时任肇庆市委书记陈均伦,信中一字一句地阐述了办学的初衷,办学的决心,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和扶植。 这封信,这一咬牙坚持的举措,改变了东方国际人才学院的命运,也让莫秀全的生命之路从此与办学相伴。 如今,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已经是一所屹立在肇庆大地上的高等学府。举目远眺,风景如画,一栋栋白砖灰瓦欧陆风格的楼房矗立在星湖风景区的北岭山上。学院背依青山而建,院内曲径迴廊,处处是绿树成荫,清风扑面。实训大楼、图书馆、学生公寓、田径运动场、篮球场、食堂、超市、医疗等基础设施更是一应俱全。让人很难想象到,这座花园式校园的前身仅仅是体育中心招待所里的一个小房子。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,这个当初差点被扼杀在摇篮中的婴儿,要如何一步步排除万难,才能创造出取得今天的成绩。 肇庆工商学院只是位于珠三角的边缘地区,地理位置并不十分优越。但就是这样一所普普通通的民办高职,却创造出一连串不可思议的奇迹: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、录取分数一路上扬;2008年,学校以98.61%的就业率位居广东省同类院校第四名;2009年,金融危机袭来,学校就业率不降反升,毕业生竟成为当地企事业单位的抢手货。 这一切,都离不开莫秀全,离不开他当年的执着坚持,更离不开他13年来对这所一手办起来的学校毫无怨言默默全身心的付出。 当其他创业者希望在市场中获利的时候,莫秀全选择了办学育人,在教育工作者的人生舞台上,诠释着人生的价值。 莫秀全毕业于肇庆教育学院中文系。1987年,莫秀全被分配到高要市的重点中学新桥中学任教。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,两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为他以后创办学校打下了牢固的基础。1990年,改革开放的浪潮吹遍了神州大地。市场经济的浪潮汹涌而至。年轻气盛的莫秀全坐不住了,他毅然辞职下海经商。 在短短的6年期间,他作为一名销售人员,跑遍北京,上海,广州,深圳等城市,天南地北,把整个中国都转了一圈。 曾几何时,他也曾失意落魄。在一个个陌生城市,陌生人间,不断地上门推销,不断地坐冷板凳,不断地吃闭门羹,受尽冷眼与嘲笑。最穷困潦倒的时候,他身上只有几十块,一天做不了生意就没有饭吃,所以吃饭经常都是冷水就馒头,或是随便吃个方便面来应付肚子,风餐露宿。但这些也只是身体上的折磨,他还忍耐得住,心灵上的孤独寂寞却是难以忍受。独在异乡,每逢佳节,只能对着明月思亲,或者拼命地工作来麻痹自己。而最春风得意的时候,他手下带着四、五十个业务人员。凭着过人的勇气和智慧,年轻的莫秀全掘得人生的第一桶金。而这六年的辗转和历练,也让莫秀全多了许多丰富的人生经验。 在商海爬摸打滚了几年后,莫秀全陷入了对人生、对理想更深层次的思考。他开始迷惑,难道做生意就是为了赚钱?赚钱是否就是人生的价值?如何才能对社会多点贡献?莫秀全始终没法理清自己的思绪。 1994年,下海五年的莫秀全在生意上已小有成就。有一天,他从上海回到老家肇庆,参加了一次老同学的聚会。聚会上,他听到许多人讨论:一些十六七岁的孩子,因为不想念书,留长头发穿喇叭裤,整天在社会上无所事事;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,一些人花好几万块钱买一个中专学位回来,到头来也还是一事无成。这番讨论让莫秀全深有感触,突然闪现出一个大胆的念头:如果能自己办一所学校,让更多的孩子有书可读,这对社会的贡献该有多大呢?那肯定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吧!灵光一闪之间,莫秀全找到自己苦苦思索已久的问题答案。 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,莫秀全开始筹划梦想中的学校。 筹划的过程经历了漫长的两年。曾做过中学教师的莫秀全知道,教育是一项艰苦的事业,踏进去就别想再出来了。两年间,他的思想不止一次在为自己的抉择挣扎。但为教育办实事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他,让他毫无怨悔地踏上这条充满希望又无比艰辛的道路。 1996年秋天,太阳快要下山了,圆圆的、红红的,挂在西边的天际上,肇庆市西北郊,一排排的楼房被染上一层金黄色。在321国道旁与外坑村道的交汇处的一幢四层楼房,就是当时的东方人才学校——工商学院的前身! 办学的第二年,为了规范自己的办学行为,也为了从原来办学阴影中逃脱出来,莫秀全咬咬牙,把校名给换了,重新注册为“肇庆工商职业学校”。同时把地址,法人代表和校长也一股脑给换掉。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,意义非凡。于是,他决定在这天正式挂牌,成立肇庆工商职业学校,同时,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,聘请了一批大学退休的高职称教师来进行教学。这一前瞻性的举措,使当年招生一下子就突破了400人。1999年,学校顺利升格为专修学院、非学历大专,学生人数超过了1000人。 在一切都开始进入轨道的时候,莫秀全又陷入了一个新的思考。不过这一次不再是对人生价值的思考。在办学的过程中,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教育这门事业。他隐隐约约觉得,自己这生可能注定要跟学校的命运连在一起。然而,办学的这条路,荆棘丛生,自己要怎么样才可以有新的突破? 莫秀全希望能够寻找出一些新的思路,以达到更高境界。为此,他特意跑去北京大学脱产进修。那一年,是他最快乐、最轻松的一年。然而,在这貌似轻松的一年中,他掌握了系统的工商管理知识和企业管理理论,为以后学校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。 当别人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频繁获利时,莫秀全选择了教书育人,诠释自己人生的价值。他,静静磨剑,等待拔剑出鞘,毕露锋芒的瞬间。 “办一所好的学校,是我一生的追求和愿望,要办好一所学校却是困难重重,但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,我都一如既往,无怨无悔。”从一百名到一万二千名学生,水里火里不回头 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育人之路,艰难险阻。办学之路,荆棘丛生。 1996年,这是最好的时代。政策开放,政府扶植,大量的民办企业风起云涌。这期间,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形形色色的民办学校。然而,这也是最坏的时代。在当时,民办教育还属于新生事物,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家长,都对民办教育持怀疑态度。许多人一听到民办学校就以为是洪水猛兽,固有的观念一时间难以改变。 如同许多新生的民办学校一样,国际东方人才学院最先遇到的难题也是信任危机。第一个学期,学校只招到100名学生,这些还都是莫秀全的同学所介绍的熟人。包括谢建平和莫秀全在内,学校总共才8名教职工。毫无办学经验的他们,被招生、管理、政策和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冲击搞得焦头烂额。 由于办学经验不成熟,许多民办学校进行不正规的操作。结果,西江幼师因登虚假招生广告,办学者被抓;肇庆艺术职业学校办学者被打;莫秀全一手创办起来的“东方国际人才学校”,也面临被查处的危机。学生听到了风声,也纷纷出来闹事。一时间,形式非常严峻,莫秀全举步维艰。办学根本无法继续进行。他直想把学校卖掉,但是谁也不敢接这个烫山芋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