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江莫氏大宗祠位於現陽江市江城區南門街56號,為 兩層磚木結構的西式建築,具體建於何年月,由於時代 的變遷和社會動蕩,已難以考究。 近年,有人說,陽江莫氏宗祠系文進公後人重修,又 有人說系五縣(陽江、陽春、恩平、電白、新會)集資重修。 關於“重修”的說法,我覺得不如“重建”更加帖切,我 曾祖父是當時重修擴建莫氏宗祠的主要負責人。我曾祖父 聖琳公字少侯,據麻茶族譜排列,讓仁生宣卿,宣卿生晉, 晉生如松,如松生惟,惟生勇,勇生文昌,文昌生魯,魯 生晟,晟生爽,爽生悔,悔生倫,倫生南田,南田生阿九, 阿九生進,進生寧,寧生盛四,盛四生座保,座保生元二,元二生苟, 苟生悌,悌生遲,遲生養,養伏二,伏二生廷選[麻茶開 基一世祖】,廷選生驗全,驗全生觀進,觀進生以彰,以彰 生之尚(到此廷選公五代單傳),之尚生二子,就是麻 茶村的秩凡書院和瓊修書院兩宗。我曾祖父系廷選公十 一世孫,到益字輩十四世,宣卿公三十三世孫。故此 重修者,進公後人無誤。 重修莫屋祠,我曾祖父聖琳公曾到陽春,恩平,開平, 新會和福建蒲田募捐,所以,五縣重修也是實情。 陽江莫氏大宗祠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重修擴建,由莫與 碩買下宗祠附近民宅和閑地,莫赤珊為主要捐資人,通過 募捐擴建,於1936年到1937年間落成,系原來面積的 四到五倍,系陽江當時宗祠建築的時尚典範,宗祠正門 由我曾祖父親筆提字:“莫崇福堂”。 宗祠落成後,廣大宗親為繼承宣卿公遺志,發揚光大 宣卿公精神,決定在宗祠建立非營利的私立學校,“陽江 宏中”聘請陳丙沛先生為校長,設初中和高中,外姓教師 按當時社會經濟環境支付薪酬,莫氏教師堅持善舉義教, 為陽江的後期教育事業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。 解放後,宗祠作為公有資產,收歸國有,列祖列宗 牌位毀於一旦。我祖父在宗祠請回族譜和楠木刻莫氏家 訓,可惜毀於十年動亂。 我們緬懷莫氏宗祠,我認為,我們應繼承宣卿公遺志 ,把宣卿公精神發揚光大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