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南省邵陽市轄九縣三區,在每個縣,區都有莫氏村落,現有莫氏人口好幾萬。過去莫氏宗祠眾多,但是隨著歲月變遷,特別是解放後“破四舊”運動,大多數莫氏宗祠,莫氏牌樓都被拆除或被毀壞,唯一幸存的就是隆回縣北山鎮莫家村莫氏宗祠。
此莫氏宗祠修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。宗祠呈長方體,青磚黑瓦,銀灰色。坐落在莫家村院落的南端,坐南朝北,掩映在一排蒼翠的柏樹旁邊。前邊是一口十余畝的大池塘,與村子隔水相望。樹林,宗祠倒映在水中,古香古色,美麗極了。宗祠長十二米,進深二十五米。正面是一堵大牌頭牆,高出整座房子三米有余。正中央開著一扇大石拱門,兩側的石門框上刻著一幅對聯:“系出高陽緬想錦衣光下裡,郡分鉅鹿欣看彩鳳翥南山”。對聯上方各雕著一只鳳凰,好像正在空中飛翔。在拱門的上方雕刻著一對比兔子略大的浮雕石獅子,俏皮地玩著中國結型球,溜上溜下的,顯得天真活波,栩栩如生。在門框的正上頭,鑲嵌著一塊3米*1米的大青石,刻著牌頭”莫氏宗祠“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,周圍雕以花紋裝飾。在大青石正中央兩個字之間,豎直刻著一列行書小字:"皇清道光二十六年季夏”{即1846年}。牌頭兩側各有一石柱,上有浮龍纏繞,名曰“雙龍抱柱”,柱外側則雕刻著兩只五彩斑斕的鳳凰,名曰“雙鳳朝陽”。
宗祠四周為青磚,裡邊則是木質結構,這也是當地舊民居最常見的房屋建築形式。宗祠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布局,中間是天井,上下二層。大廳正中牆上,設有一個大神龕,裡邊擺放著當地莫氏始祖莫必榮的雕像,原來的雕像在修建宗祠時即刻成,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運動時被人為剖解,現存雕像為上世紀七十年代復制。
在解放後的“破四舊”運動中,各地的莫氏宗祠,都被當著封建迷信的東西而要麼被拆除,要麼被毀壞。而當地的莫氏宗祠,則因為已經被改建成小學而幸免於難。但是,歲月的滄桑洗禮,莫氏宗祠也早已沒有當年的雄姿,已經變的搖搖欲墜。當地的莫氏宗親,正想法設法籌資,准備修復莫氏宗祠。
當地莫氏始祖必榮公,又名莫法庫,元末人,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縣。必榮公生二子,長時瑞,次再旺。兄弟二人以武功起家,時瑞公任元都指揮使,元成宗時,兄弟奉命戡亂入荊楚,功勞卓著。時瑞公被封為定國將軍,後開基於邵陽南路上賢都留旗坪[【今邵陽縣五峰鋪鎮】。次子再旺公被封為鄭國公,開基於邵西蓮荷塘。【今隆回縣北山鎮] 。
令人驚奇的是,在當地的莫氏三修族譜中,我們驚喜地發現,民國總統蔣介石,以及要員宋子文,何健,默深魏源等人,分別為莫氏歷代名人遺像題贊或題序。文章短小精悍,言簡意賅。
|